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三石头客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搜索
查看: 439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致敬!2003中国传媒[转帖]

[复制链接]

915

主题

0

好友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1-3 13:08: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南方周末专稿:

  (致敬之年度华文媒体:新浪网)

  编者的话:我的纸包着你的火

  传媒记录历史,传媒影响历史,传媒也汇入历史。

  
  时间拉着我们,我们拉着时间,转眼又一年。

  我们照例站在新年的门槛上回望,回望过去的一年--不平凡的2003年,传媒同行一路行来的足迹。

  “神舟五号”直刺苍穹、三峡水库蓄水时,我们看到了你们欢呼的笑容;SARS肆虐的阴影里,我们看到了你们置身险境的勇气;孙志刚惨死在收容所后,我们看到你们对恶法的持续声讨;拆迁纠纷中,我们看到你们奔走不息的呼号;伊拉克纷飞的战火中,我们看到了你们一往无前的身影;繁峙矿难中,我们看到了你们追查真相的决心;衡阳大火里,我们看到了你们忘却死生;重庆突发气矿井喷时,我们看到了你们奔赴现场的快速反应。

  我们向同行们在2003的杰出表现致敬,不论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还是新闻网站。我们向你们服务社会、关怀公众致敬;我们向你们坚守客观、公正、理性、良知致敬;我们向你们拓展新闻边界致敬;我们向你们这些“喉舌”致敬!

  我们也看到了同行们在2003里前行的艰难和不易。我们看到了“渭南抗洪作秀”、“定南收购人民日报”等闹剧中某些地方或部门对新闻监督的抵制;我们看到了新闻侵权官司中媒体的屡屡败诉;我们看到了2003成为“记者被打年”、十大危险职业排行榜上新闻记者名列前茅;我们看到了记者的采访权利仍然缺乏法律保障。

  我们深知前行的艰辛。我们怀着热肠,我们彼此取暖。我们是同行,我们在同行。

  我们从不放弃。我们是一群新闻人,我们为新闻而生,我们为新闻而来。我们是同行,我们在同行。

  我们从不气馁。我们深知中国这艘巨轮在现代化远航中可能遇到险滩恶浪,而我们愿作高高的桅杆上的“守望者”。

  我们从不松懈。我们忠诚于自己的守望职责。

  我们为自己的职业自豪!

  致敬之年度舆论监督:《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记者:陈峰 王雷《南方都市报》2003年4月25日

  致敬理由:本年度引发最大社会共鸣的报道之一。正如英国诗人约翰-堂恩的诗句:每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然而孙志刚,一个普通公民,却因为没带暂住证,而惨死于收容所内。除了投以深切的人道主义的关怀和悲悯外,人们尤其会进一步追问:悲剧是如何酿成的?同样的遭遇有一天会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此案在事发一个多月后,经由报纸刊出,迅即引起举国关注,先有三博士上书要求进行违宪审查,后有众多知名知识分子群起倡议,终使这一不人道的收容遣送制度被国务院废止。一项国家法例竟因一篇报道而终止,在中国当代新闻史上似乎还是第一次。这固然是尊重民意的结果,也与媒体的持续推动有关,而《南方都市报》的首发之功,尤不可没。一枝纤笔,可以改变世界,以新闻监督推动社会进步,其力量由此可见。

  致敬之年度公众服务:《SARS内幕》等系列报道 记者:朱晓超 曹海丽等 《财经》杂志

  致敬理由:服务公众,对公众利益负责,是新闻伦理精神的核心。作为本年度国内甚至是世界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在多数媒体语焉不详或缺席的情况下,该杂志以一份财经专业媒体,转而对SARS爆发这一事件做连续发言,饱含勇气、毅力和良知,维护了新闻业的尊严。作为领导者,胡舒立女士个人的道德勇气、职业素养,尤其令人尊敬。

  这一组报道,展示了一个优秀新闻团队所能到达的高度:和日报相比也不遑多让的时效性--4月19日张文康、孟学农等高官免职,4月20日该刊即已出街;调查深入,视角独特,观点犀利,有专家认为:“堪称对重大紧急事件进行调查性报道的样本”。除了对SARS在中国北方地区传播路径的准确探源外,该报道还把对政府信息公开化的追问、制度设置缺失的反思、媒体的公共角色和社会责任的彰显等话题结合起来,显示出相当的理性深度。

  致敬之年度社会关怀:《南京拆迁户自焚事件真相调查》 记者:茅文贤 鞠靖 《外滩画报》2003年9月4日

  致敬理由:新闻业的一个特殊性在于:对重大社会事件,记者必须在场,通过他的眼睛和笔,把真相告诉给读者。SARS报道如此,繁峙矿难报道如此,衡阳大火报道更是如此--在今年这些令人难忘的新闻现场,到处闪动着记者的身影,他们的勇敢无畏,展示了记者职业的光辉。

  然而,面对从1990年代开始的全国各地大中城市大规模的旧城改造浪潮,真正有分量的报道还不多见。并不像老舍剧作《龙须沟》那样,旧城改造的最后是一幕皆大欢喜的喜剧,在居民、地产开发商和政府管理部门的博奕中,居民往往是弱势群体。南京市民翁彪因不满被强制拆迁,求告无门而引火自焚,便是其中极惨烈的一幕。南京、上海媒体对此事的报道有多篇,该文以扎实的采访,冷静的笔触,真实还原了整个事件。

  作为基本人权的一部分,生命权和财产权本应神圣不可侵犯,如果社会进步、制度演进必须以鲜活的生命为代价,实在令人痛惜。愿翁彪、孙志刚式的悲剧永不再发生。

  致敬之年度新闻边界拓展:《经济学家吴敬琏致敬抗非大夫蒋彦永》 记者:楼夷 《财经时报》2003年6月8日

  致敬理由:两个共具高度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两个令人感佩的老人,社会的宝贵“良心”。在犬儒思想、难得糊涂式的精神氛围还在滋长的背景下,他们的正气和良知,弥足珍贵。

  吴敬涟先生打电话给蒋彦永先生表示致敬和慰问,颇具新闻价值,编者最后如此处理,将文章呈现于版面,既需要技巧,更需要智慧。

  致敬之年度调查报道:《两任省委书记批示 亿万富翁沉冤初雪》记者:曹勇 《南方周末》2003年12月18日

  致敬理由:在所有的新闻报道样式中,调查性报道也许称得上此中王者。因其采访调查的压力、获取事实的艰难,往往是对一个记者职业能力的最大挑战。而对公众而言,深入的调查性报道,使他们有机会了解真相被掩盖下的另一面。因此,调查性报道对卫护公众利益、扫除黑幕和社会罪恶等方面,意义重大。《华盛顿邮报》当年关于“水门事件”的调查性报道,迄今仍为新闻从业人员奉为圭臬。

  本文作者通过层层剥笋式的采访调查,将一个公民的合法财产是如何被肆无忌惮地褫夺的,完整地描画出来。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的“长洲戒毒所”、“村官的价格”等调查报道也广受注意。

  致敬之年度舆论监督持续推动:繁峙矿难系列报道 记者:刘畅 柴继军 《中国青年报》6月至7月

  致敬理由:今年以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电台等中央媒体都更有力地介入了对吏治腐败、司法腐败等现象的报道。但无一例外,这些舆论监督都遭遇封杀:如新华社的“陕西渭南抗洪作秀 ”报道,被指为“失实”,人民日报遭遇江西定南收购事件等,可以套用一句话:舆论监督难,持续推动舆论监督更难。

  如同2001年人民网、人民日报等媒体之于南丹矿难一样,正是以《中国青年报》为代表的新闻媒体的广泛监督,对揭开繁峙矿难黑幕、向公众传递真相,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该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

  此次矿难,还从侧面爆出11名记者受贿的丑闻。一方面,记者滥用媒介权力的倾向值得警惕,另一方面,也要保护记者的合法采访权。早日出台《新闻法》,已是新闻业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

  致敬之年度现场报道 记者:贺延光 摄影报道 《中国青年报》

  致敬理由:严峻的SARS疫情,为中国的摄影记者造就了一个相当于战地采访的环境,端着相机往事发地前沿“冲”一回,不仅是考验,也是一种骑士般的荣誉。这种英雄式的情结,可能要追溯到50年前的战地摄影大师罗伯特-卡帕,他在倒下时留下了一句名言:“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于是,近些,再近些,便成了SARS现场拍摄的行动准则。

  摄影记者贺延光在北京地坛医院拍摄时,离SARS患者最近的距离仅一米,这是一声咳嗽就可能令人倒下的距离,他坚持住了。在与医护人员和患者近距离接触的18天中,这位资深的摄影记者拍摄了两千多张照片,较为完整地记录了抗SARS前沿的真实一幕,并在画面之外附加了他的观察与思考。

  在日常生活题材的拍摄方面,本年度涌现的新人之一,应当是山东的宁舟浩。作为一位非职业摄影师,他用业余时间,在一家老人公寓内认真观察并详细记录了社会老龄化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以图像语言传递了他们的心声。他的实践,对有志于以摄影手段记录时代进程的新人来说,颇有启迪。

  致敬之年度时评:《实现社会公正,哪怕天塌下来》 作者:何兵 《南方周末》2003年6月19日

  致敬理由:不平则鸣,有感而发,是我国的文化传统之一。即使在我国相对短暂的新闻发展史上,文人论政,也已成为自《循环日报》、《大公报》等以降的报业传统。在一个健康开放的公民社会里,表达舆论、公众论坛、传递信息、社会监督,是大众传媒的天然功能。

  在孙志刚案后,各地传媒包括网络涌现出大量评论文章,其中不乏佳作,如《天堂里有没有暂住证》等。本文发表时,关于收容制度存废的讨论正激烈,作者发出了“实现社会公正,哪怕天塌下来”的呐喊,立场坚定,满怀激情又富有理性。特别是文中引述200多年前英国法官曼斯菲尔德关于废止奴隶制的判词,读来令人心灵震撼。

  致敬之年度电视栏目:《有报天天读》凤凰卫视

  致敬理由:几乎是零成本的《有报天天读》开播之后,收视率节节攀升,半年时间就杀入凤凰卫视节目排名的前三位。

  作为一栏以摘要播报报刊资讯为主要内容的节目,《有报天天读》体现了强烈的个性:对政治和社会的敏感,同情心与批判精神的结合,加上在电视媒体上难得一见的真性情的流露。《有报天天读》不仅提供了别样的诠释方式,也展现了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幽默、机智、具有洞察力、充满激情。

  从报刊的专栏作家过渡到电视节目主持人,杨锦麟以—以贯之的精深学识。独立见解和批判性的研究,把报刊专栏评论搬到了屏幕上,为电视传播贡献了一个全新的范例。

  致敬之年度网络表现:博客(Blog)

  致敬理由;博客,是Blog的一种中文译名,可理解为“自由的个人写作”。作为一个相对小众的媒体,博客因木子美性爱日记而名气大增。目前在中国,对Blog的认识还仅限于“网络日记”,但在国外,Blog已经成长为对传统媒体构成威胁的“自我媒体”。

  从其在国外由出现到流行的5年历程来看,Blog从“网络日记”到“人人都是记者”的转变,只是时间问题。美国著名的传播学杂志《哥伦比亚新闻学研究》在今年的第9/10月号,还待别拿出大量篇幅对这一“另类媒体”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分析。其原因是,在克林顿性丑闻、“9.11”事件、伊拉克战争、纽约时报造假丑闻等一系列重大新闻事件中,Blog反应及时、态度客观,恰恰弥补了传统媒体在这些事件上态度暖味所造成的信息缺陷。

  博客在中国的成长值得期待。

  致敬之年度最具成长性媒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

  致敬理由:提到24小时播出的新闻频道,就不能不提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这个1980年开播的全天候电视台,向全球同行树立起一个一流大台的标杆。今年央视新闻频道的开播,标志着他们向该目标迈出了一大步。

  前年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期间,央视曾因未能及时跟进报道而广受批评,今年初,其潜在对手凤凰卫视的24小时新闻频道凤凰资讯台获准在内地落地,央视推出新闻频道,无疑是应对竞争之举。它制作的《面对面》、《每周质量报告》等电视栏目,已获得了广泛认可。但更多有影响的栏目、为人称诵的主持人尚有待出现。

  在一定程度上,新闻频道的开播还被视为中国新闻改革的一个信号:新闻频道的生命力,在于能否打破常规,随时跟进突发新闻报道,而突发新闻的内容无法提前预测,这毫无疑问是一个挑战。

  致敬之年度最具赞许传媒人物:范以锦 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社长

  致敬理由:2003年,南方日报报业集团除了旗下几份报纸、杂志继续有出色表现外,还先试水上海,后抢滩北京,最终在北京与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合作创办《新京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跨地域办报,此举在探索媒体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当可载入中国新闻史册。

  作为南方报业的领袖人物,范以锦依然保待低调,外界对其所知,可能只限于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奇迹般的事业发展,限于他在深圳高交会演讲所提出的“多品牌”战略、“龙生龙凤生凤”的报系理念,然而,熟悉新闻业的人都应该知道,低调并不能遮蔽这位脚踏实地的广东老报人为积聚人才所付出的心血,为呵护理想所展现的胸怀,以及在推动新闻事业发展中表现的智慧与胆略。

  致敬之年度华文媒体:新浪网

  致敬理由:在多事之秋的2003,网络媒体逐渐显示出自己的威力:在孙志刚、孙大午、刘涌、被饿死的3岁小孩李思怡等事件中,网络民意的热情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传统媒体及有关部门的关注,从而推动了事态的良性发展。其中,新浪的即时在线新闻评论,尤为引人注意。

  新浪网更大的贡献,在于其海量新闻信息,正深刻改变着中国新闻业的传播形态。它的新闻,快速、全面、集中,每天发布的即时新闻,高达8000多条,几乎与伊拉克战争爆发同时,该网站已将消息播发出来。新浪网,已成为中国网民了解国内外新闻事件的重要窗口。有论者称其为“世界最大的华文网站”,应非虚言。

  特别致敬:《中国农民调查》作者:陈桂棣、春桃 《当代》杂志2003年第6期

  这是一部也许会让新闻从业者汗颜的力作。2000年10月1日开始,安徽作家陈桂棣、春桃夫妇走遍安徽农村。3年后,20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农民调查》在《当代》刊发。他们的调查,全景式记录了那些“想象不到的贫穷,想象不到的罪恶,想象不到的苦难,想象不到的无奈,想象不到的抗争,想象不到的沉默,想象不到的感动和想象不到的悲壮”。

  在“三农问题”已成全民共识,“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几乎家喻户晓的情境下,文章没有回避安徽部分高层官员在农材问题上的功过得失,中国原任和现任高层领导人也悉数登场。

  中国的进步,永远不会产生于沙龙里。陈桂棣、春桃两人身上,散发出一种极为珍贵的气质:诚实、坚持。人文关怀,对底层民众真切的爱,以及时代知识分子中少见的实践精神。他们的原创性工作,令人由衷敬佩。

  作者如是说:

  这些年,因为致力于报告文学的写作,我们有机会经常深入各地农村,同时,结交了不少农民朋友,常听他们聊一些农村里的事。我们发现,原先存留在我们印象中的那一幅幅乡间风俗画,不过都是遥远而虚幻的田园牧歌,或者说,是过惯了都市浮躁生活的城里人对乡间的一种向往。而现实生活中的农村并非如此,或者说,农民眼中的农村并非如此,他们没有这样的闲情逸致,他们活得很累、很沉重。

  由此,一个让我们这些终年生活在城里的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便凸现出来:今日中国之巨大变化,盖得益于二十多年前开始的那场举世瞩目的大变革,既然是亿万农民引领了中国改革的风气之先,现在怎么又会沦为如此难堪的境地?

  不可否认,我们今天已经跨入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崭新时代,然而,对底层人民,特别是对九亿农民生存状态的遗忘,又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些人做得最为彻底的一件事。

  作为报告文学作家。我们的文学应该时刻保持与现实生活的对话。面对如此严峻的问题,作家不应该缺席。因此,从2000年10月1日开始,我们从合肥出发,地毯式地跑遍了安徽省五十多个县市的广大农村,随后,又尽可能地走访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大批从事“三农”工作研究和实践的专家及政府官员,作了一次长达两年之久的艰苦调查。

  我们本来就是农民的后代,并且都在农村度过了无瑕的童年岁月。今天,当我们奔走在已经变得陌生的田野,却依然像回到母亲的怀抱,内心的冲动几乎要溢出满眼的泪水。这种与大自然血肉般的亲情,是我们进入城市以后再也没有感受过的。

  但是,当我们拿出了今天的作家已经少有的热情与冷静,走近中国的农民时,我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与隐痛。

  我们同样不可能想到,问题严峻到我们竟不止一次地怀疑起自己的能力和勇气,怀疑如此重大而敏感的课题,作家能够胜任吗?

  不过,我们毕竟坚持了下来。因为我们相信,文学对社会的责任不是被动的,它不应该是生活苍白的记忆,而是要和读者们一道,来寻找历史对今天的提示;因为中国的明天,只能取决于我们今天的认知和努力。

  特别致敬:“他们眼中的中国” 美国《时代》周刊的SARS系列报道

  致敬理由:《时代》周刊曾两次报道中国的特大自然灾害。第一次是在1943年,河南等地发生大饥荒,数以百万计的平民饿死或逃亡,由于该刊的率先报道,引起当时国民政府的重视,解救中原难民。今年春天,当中国发生SARS疫情时,又是该刊较早进行报道。在几个月时间里,该刊先后投入十名记者、报道员,前后刊发近十组文章,从SARS的传播、原因等各个方面做了报道、尽管其报道的观点和内容,我们未必尽都赞同,但该刊在新闻刷新、时效、快速采集新闻的能力等诸多方面,值得同业赞许。

  此外,美国《商业周刊》在今年延续了以往关注亚洲、关注中国经济的一贯做法,特别是在温家宝总理访问美国期间,该刊的一组报道立场公正,视角独特,对中美贸易逆差等敏感问题分析客观。

  点评

  袁伟时:我最关注的是孙志刚案及孙大午案,这两个案子显示出公民权利的觉醒,民营经济和民间社会的壮大、知识分子的的参与。

  茅于轼:收容所里死人并不少见,经过媒体的报道,孙志刚案最后变成一件标志性事件。

  朱学勤:我们这个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像蒋彦永一样,对社会共同体的安全负责,每一个人说真话,是社会共同体的安全底线。

  周瑞金:蒋彦永的邮件,在战胜SARS疫情中起了关键性、全局性作用。

  童兵:我深为赞同以平民、学者的视角总结年度新闻表现。

  陈力丹:我们必须正视已经存在很久的传媒业面临的问题,多一些深刻的传媒业的自我反省。

  孙禄松(孙志刚之父):自从回到湖北老家后,我接到过20多个陌生人的电话,他们说感谢孙志刚,他们再也不害怕要被收容了。

  鸣谢(排名不分先后)

  戴 煌 新华社

  袁伟时 中山大学

  周瑞金 人民日报

  茅于轼 天则经济研究所

  朱学勤 上海大学

  贺卫方 北京大学

  梁建增 中央电视台

  曹景行 凤凰卫视

  卢跃刚 中国青年报

  吴朝辉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陈 彤 新浪网

  江艺平 南方日报报业集团

  鄢烈山 南方日报报业集团

  程曼丽 北京大学

  焦国标 北京大学

  刘建明 清华大学

  陈力丹 中国人民大学

  展 江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刘 吉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李良荣 复旦大学

  童 兵 复旦大学

  左学金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

  樊 凡 武汉大学

  单 波 武汉大学

  丁柏铨 南京大学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转发到微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0

好友

529

积分

贵宾

Rank: 2Rank: 2

沙发
发表于 2004-1-5 09:48:05 |只看该作者
在传媒的重大贡献中我们也看到了一种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三石头客栈 ( 闽ICP备17012760号-1  

GMT+8, 2024-4-28 13:39 , Processed in 2.88600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