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三石头客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搜索
查看: 10841|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禅宗故事

[复制链接]

130

主题

0

好友

87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3-13 16:09:47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没时间老   

   佛光禅师门下弟子大智,出外参学二十年后归来,正在法堂里向佛光禅师述说此次在外参学的种种见闻,佛光禅师总以慰勉的笑容倾听着,最后大智问道:“老师!这二十年来,您老一个人还好?”  佛光禅师道:“很好!很好!讲学、说法、著作、写经,每天在法海里泛游,世上没有比这种更欣悦的生活,每天,我忙得好快乐。”

 大智关心似的说道:“老师!应该多一些时间休息!”

  夜深了,佛光禅师对大智说道:“你休息吧!有话我们以后慢慢谈。”

  清晨在睡梦中,大智隐隐中就听到佛光禅师禅房传出阵阵诵经的木鱼声,白天佛光禅师总不厌其烦的对一批批来礼佛的信众开示,讲说佛法,一回禅堂不是批阅学僧心得报告,便是拟定信徒的教材,每天总有忙不完的事。

  好不容易看到佛光禅师刚与信徒谈话告一段落,大智争取这一空档,抢着问佛光禅师道:“老师!分别这二十年来,您每天的生活仍然这么忙着,怎么都不觉得您老了呢?”

  佛光禅师道:“我没有时间觉得老呀!”

  “没有时间老”,这句话后来一直在大智的耳边响着。

  世人,有的还很年轻,但心力衰退,他就觉得老了,有的年寿已高,但心力旺盛,仍感到精神饱满,老当益壮。

  “没有时间老”,其实就是心中没有老的观念,等于孔子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禅者人生观,也是如此。

  曾有一位老翁,白发苍苍,有人问他高寿,他答四岁,大家惊讶,他说:“过去七十年,都为自己,自私自利的生活,毫无意义,这四年来才懂得为社会大众服务,觉得非常有意义,所以才说活了四岁。”

  没有时间老,很好,不能的话,做个四岁的老翁,也很有意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转发到微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主题

0

好友

87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15#
发表于 2005-3-14 22:43:11 |只看该作者
       下满的围棋   林清玄
在公园里看两位老人下围棋,他们下棋的速度非常缓慢,令围观的人都感到不耐烦。
   第一位老人,很有趣地说:
   “嘿!是你们在下棋,还是我在下棋?我们一个棋考虑十几分钟已经是快的,你知不知道林海峰下一颗棋子要一个多小时。”
   旁边的老人起哄:“未见笑!自己比为林海峰。”
   第二位老人,看起来很有修养地说:
   “你们不知道,围棋要慢慢下才好,下得快则杀气腾腾,不像是朋友下棋了。何况,当第一个棋子落下,一盘棋就开始走向死路。一步一步塞满,等到围棋子满了,棋就死了,要撤棋盘了。慢慢下才好,慢慢下死得慢呀!”
   这段看似意有所指的话,使旁边的老人都沉默了,看完那盘棋,都不再有人催赶或
说话。
   好的围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历程要细细品味;不要着急把棋盘下满,也不要匆忙的走人生之路。




           沉水香   林清玄

   朋友从印度回来,送给我一块沉香木,外形如陡峭的山,颜色黑得像黑釉。有一种极素朴悠远的香,连绵不绝地从沉水香中渗出,飘流在空气里。
   最特别的是,那沉香木非常沉重,远非一般的木石可比。
   朋友说:“这是最上等的乌沉香,由于它的心很坚实,丢到水中会沉到水底,所以也叫沉水香。而且,它的香味是不断从内部散出来,永远也不会消失,这一块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还是和它从前在森林里时一样的香呀!”
   沉香能够供佛、能够静心、能够去除秽气,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沉香作为佛法的象征,需要更深的感受,像有着坚实的心,像永远散放木质的芬芳,像沉定的心情,谦虚如同在水底一样。
   沉香最动人的部分,是它的“沉”,有沉静内敛的品质;也在它的“香”,一旦成就,永不散失。
   沉香不只是木头吧!也是一种启示,启示我们在浮动的、浮华的人世中,也要在内在保持着深沉的、永远不变的芳香。
   浮世是水,俗木随欲望水波流荡,无所定止。
   沉香是定石,在水中一样沉静,一样的香。
   一个人内心如果有了沉香,便能不畏惧浮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主题

0

好友

87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14#
发表于 2005-3-14 22:34:13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水芙蓉在2005-3-14 16:56:58的发言:
如何能把风景看透,又与何人看细水长流。。。
我们终究还是凡人~~~

喜欢细水长流不必把风景看透~~~~雾里看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主题

0

好友

87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13#
发表于 2005-3-14 22:31:37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三石头在2005-3-13 23:18:38的发言:
什么时候能心止如水,人静如佛,也许就会悟出人生之道了。

心止如水  人静如佛
什么境界啊,也许最终也不见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0

好友

529

积分

贵宾

Rank: 2Rank: 2

12#
发表于 2005-3-14 16:56:58 |只看该作者
如何能把风景看透,又如何细水长流。。。
我们终究还是凡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3 15:14:16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5

主题

0

好友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11#
发表于 2005-3-13 23:18:38 |只看该作者
什么时候能心止如水,人静如佛,也许就会悟出人生之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5

主题

0

好友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10#
发表于 2005-3-13 23:17:01 |只看该作者
所有的人都懒散了,我也是。
春天的天气让人觉得懒洋洋的,心情又是起起落落,悬浮着,莫名地烦恼和不安,精神不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主题

0

好友

87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9#
发表于 2005-3-13 16:22:00 |只看该作者
小结:禅宗所传的究竟是什么?

关于禅宗的起源,有一个很美的传说:

有一次,佛祖释迦牟尼于灵鹫山应邀登座为大众说法,但他只是
拿着一枝花向众人遍示,却一言不发。当大众困惑不解之际,有一位
名叫摩诃迦叶的尊者发出会心的微笑。佛祖于是对众人说:「我有照
见真理的法眼,体证涅盘的妙心,证悟最后实相的法门,那是不立文
字和教外别传的,现在我把它传给摩诃迦叶。

其实,摩诃迦叶的微笑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微笑背后的领悟
──领悟佛祖的心意。也就是说,佛祖的心意已经通过默默无言的方
式传到摩诃迦叶的心坎里去了。

这个「以心传心」的微妙法门既可说「不立文字」,亦可说「教
外别传」。所谓「不立文字」,即是不着重语言文字;所谓「教外别
传」,即是指经论言教以外的另一支传承。

据上所述,禅宗就在一花一笑之间诞生了。

据说,这个法门在印度由摩诃迦叶开始,一直传了二十八代到菩
提达摩,再由菩提达摩传来中国。换句话说,菩提达摩在印度是第二
十八祖,在中国就是初祖了。

菩提达摩于南朝梁代来到中国之后,传二祖慧可,慧可传三祖僧
璨,僧璨传四祖道信。道信之下再分两支:一是法融,另一是宏忍,
宏忍就是第五祖。

宏忍之下又再分两支:南宗的慧能和北宗的神秀,而慧能就是禅
宗的第六祖。南宗后来大盛,北宗渐衰,现今所说的禅宗,多是指由
慧能开创的南宗。﹝以后各篇所说的「禅宗」,若没有特别注明,亦
指此宗。﹞  

一源二系五宗两派

慧能于唐代展开的禅宗,枝繁叶茂,体系庞大。若从大处着眼,
则可整理为「一源二系五宗两派」。

「一源」是指慧能;「二系」是指慧能两位大弟子南岳怀让和青
原行思所引申开来的两大系统;「五宗」是指在南岳系之下的沩仰宗
和临济宗,以及在青原系之下的曹洞宗、云门宗和法眼宗;至于「两
派」是指于宋代由临济宗再发展出来的杨岐派和黄龙派。

以上所述,可列成下表:
 

                     ┌─沩仰宗

         ┌─南岳系─┤          ┌─杨岐派

         │          └─临济宗─┤

   慧能─┤                      └─黄龙派

         │          ┌─曹洞宗

         └─青原系─┼─云门宗

                     └─法眼宗


佛教的心髓

禅宗传至今天,信徒及研究者遍布世界各地。到底禅宗所传的是
甚么呢?在未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考虑一下:在整个佛教体系
内,包括佛教教义、佛教戒律、佛教组织、佛教艺术等各方面,其中
最重要的东西究竟是甚么呢?显然,那就是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在菩提
树下所体证的开悟经验。

如果佛祖没有那种开悟经验,则他就没有后来的说法活动,后世
也就没有以他的说法为基础所引申开来的佛教教义、佛教戒律、佛教
组织、佛教艺术和其它佛教事项,亦即没有现今的佛教体系。这样看
来,开悟经验可说是整个佛教体系的心髓。

禅宗代代相传的,不是其它,正是佛教的心髓──开悟经验。禅
宗所着重的,是要用「一跃而入、直截了当」的手法把佛教的心髓直
接从佛祖那里传承过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主题

0

好友

87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8#
发表于 2005-3-13 16:20:58 |只看该作者
佛陀住世时,有一女子名为莲华,姿色端正,艳若桃李,因此王宫贵族无不趋迎亲近,为之流连倾心。但是莲华宿世善根深厚,对于这种急管繁弦,「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的日子渐生厌离,因而决定跟随佛陀出家修行。

  这一天,莲华一人踽踽独行,准备到罗阅祇耆阇堀山中佛陀的住所,向佛陀请求出家。途中,莲华听到哗哗泉水声,因此来到泉水处暂歇,也洗净一路的仆仆风尘。当莲华躬身掬水时,清泉明澈如镜,映照着莲华姣美的容颜。「唉!我正值花样年华,又拥有倾城倾国之色,此乃天赐!我为何不享受这绮丽时光?不享受锦衣玉食的生活?不享受日日笙歌的日子?为什么要出家过着清苦无欲的生活呢?」莲华越想越觉得后悔,因此决定放弃依止佛陀出家的念头,而返回城中。

  佛陀以神通力知道莲华得度的因缘已到,因此化现为一美少妇,姿色容貌更胜莲华,沿着莲华所要返回的途径而来,与莲华相遇。

  「咦!这位夫人您要去那儿呢?」莲华出神的望着眼前这一位美貌绝伦的贵妇,在心中一再的赞叹着!两人一见如故,晤谈甚欢,便偕同一起返回城中。走着,走着,来到一处泉水佳荫之地,于是莲华和美少妇决定歇歇脚,小憩片刻,再继续前行。

  凉风徐徐、泉水潺潺,美少妇枕着莲华的双膝,怡然的睡着了。莲华望着美少妇艳若天仙般的容颜叹赏着。剎那之间,这位少妇突然气绝而亡,旋后身躯开始浮胀、溃烂,发出阵阵臭味。惊愕的不能自已的莲华,看着美少妇溃烂的身体,布满了一只只白白胖胖的蛆虫,在少妇的头部、内脏处及四肢蠕动。莲华被这情形吓呆了。转眼间,少妇艳若天仙的容貌已是血肉模糊、蛆虫钻动,而且臭气难闻,令人反胃作呕。

  莲华惊魂未定,少妇姣妙的身躯又流出脓血,渐渐地四肢溃散,白骨散落,片刻白骨成了灰烬而湮灭!莲华惊恐不已,那位和她谈笑甚欢的少妇呢?那位美貌绝伦的少妇呢?那位花样年华的少妇呢?难道就如此灰飞殆尽?她那富贵荣华的生活呢?她那贤夫孝子呢?莲华不禁感叹:繁华若梦!美貌容颜亦是如斯!我莲华又眷恋什么、不舍什么呢?因此莲华再度起身,怀着坚定的道心向佛陀的住所前行。

  莲华依止佛陀出家修行后,勤习戒、定、慧,不久即证得阿罗汉果,出离三界轮回无常之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主题

0

好友

87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7#
发表于 2005-3-13 16:19:45 |只看该作者

一位禅学大师有一个老是爱抱怨的弟子。有一天,大师派这个弟子去集市买了一袋盐。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他抓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然后喝一口。
  “味道如何?”大师问道。
  “咸得发苦。”弟子皱着眉头答道。
  随后,大师又带着弟子来到湖边,吩咐他把剩下的盐撒进湖里,然后说道:“再尝尝湖水。”
  弟子弯腰捧起湖水尝了尝。
  大师问道:“什么味道?”
  “纯净甜美。”弟子答道。
  “尝到咸味了吗?”大师又问。
  “没有。”弟子答道。
  大师点了点头,微笑着对弟子说道:“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三石头客栈 ( 闽ICP备17012760号-1  

GMT+8, 2025-5-22 16:31 , Processed in 2.60052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