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三石头客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搜索
查看: 52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同是乡愁 两种相思

[复制链接]

915

主题

0

好友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03:26: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作者:王建坤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4488    更新时间:2005-8-16]              
                                        几天前一个溽热的夜晚,我在光合作用书房游荡时,《对中国文化的乡愁》这本书突然跳入眼帘。刹那间,我的内心跳跃起一种无可克制的惊喜之情,仿佛被幸福的闪电击中一般。它适时地出现在我情感开始复古之际,注定这是一场天定良缘。于是,我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本书。
?? “中国的思想,都是人类的故乡之一,到某种时候,有意无意的,就在讲述着对它的乡愁”。在清凉的夏夜,当我读到吉川幸次郎这段文字时,不禁会心一笑。所谓乡愁,英国人如是解释:当一个人不满足于现状又没有归属感时,忽然觉得曾被自己抛弃的昨天不是失望而是温床。初以为异时异地的人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怀乡病,然而当我看到序言中译者所引贝琢茂树对“乡愁”的注解,却发现自己自做多情了:“这个乡愁不过是借用来说明终归为异邦之人的日本留学生、旅行者对待异乡的感情。”
??书中的几位作者大都曾经亲历过中国,不少还和中国近代文化名人有过温暖的感情,比如小川环树直接交往过的人物就很多,他在《留学的追忆》中提到的就有,鲁迅、周作人、章炳霖、郁达夫、刘半农。他们对中国古代的生活的一切似乎都有兴趣。形而下的有如中国的点心和茶、佐料茴香、吃饭的工具和文人的清供,点点滴滴皆见情;形而上的有如中国文化中的理性主义、神鬼观念、科举制度、近代绘画和读书人的生存状态,形形色色俱见思。毕竟是沾染了西洋文明的风气,他们对西洋人的田野考察也很在行,但也没有遗忘中国的考据方法。但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依然读到书中有不少稚拙之气,不过我很快就原谅了这帮可爱的家伙。
??其中你不能不被吉川幸次郎这个汉学家的感情所打动。出生于1904年的吉川幸次郎,在汉学的地位在日本衰落之后,出于热爱依然执著地选择中国文学专业。在学院式的教学之外,也热心推动中国文学在日本的普及。作为一杜甫诗歌的爱好者作者还曾来中国多次做杜诗之旅,书中所选的《中国文学与杜甫》和〈杜迹行〉就是例证。从中既可以看到作者的朝圣心理,也可以证明作者出色的理解能力。
??然而,如果以为脱亚入欧的日本普遍地怀念中国文化,那么这只是一种国人自大的错觉,至少这本书丝毫没有透露出这种倾向。这一点,从日本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也可以看出,用学者周振鹤的话来说,“就是对衣着的模仿,你穿着好看我也不费思量地来一件”。中日文化上的亲缘可以追溯到1300余年之前,那时的大化改新则是日本的第一次西化。因了中国在日本的西边而得名,其内容则是日本不遗余力地学习中国的文化。但中国文化也只是一件可以随时更换的外衣而已,所以他们在明治维新一开始就脱掉这件旧衣服。
??不管怎么说,对一个25岁的中国青年而言,这本书是我精神彷徨中的慰藉,暗示了我认祖归宗的心路。我开始相信法国漫画家菲利浦•格吕克说过的那句话:过去有比现在更多的未来。
????
????《对中国文化的乡愁》[日]青木正儿 吉川幸次郎 等著复旦大学出版 2005年5月

                    
                         没有任何评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转发到微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三石头客栈 ( 闽ICP备17012760号-1  

GMT+8, 2024-9-8 08:49 , Processed in 2.71440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