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三石头客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搜索
查看: 53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川有没有唐门

[复制链接]

915

主题

0

好友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03:30: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作者:王琳    转贴自:天涯法网    点击数:1965    更新时间:2002-12-13]              
                                    344
  
  我曾经固执地相信,唐门就象乐山大佛、象峨眉山顶的佛光、象小平同志的故居一般,就存在于神秘的巴山蜀水深处。因为他们祖辈相传的使毒功夫,以及由这些毒物和种种关于他们的传说强加于人们心头的恐惧,使得我们很难找到他们的所在。但他们一定就真实地存在于某个神秘的地方。他们很少现身,除了在微弱的夜色里身着夜行衣匆匆掠过满是青苔的树影,并在敌人尚未发觉之前发出喂好毒的暗器给出致命一击,然后不慌不忙地消失在一闪即逝的光线之中……
  然而有一天,我不再相信有唐门的存在,或许是因为这种改变来得如此突然,使得我的信念在一夕之间完全崩溃。唐门从此成为幻想的象征、武侠寓言和传说的主题、一个阴森而黑暗的充斥在古龙、温瑞安和他们的江湖之中的象征性传奇。
  
  好象从来没有人会争论唐门是个什么样的家族、这个家族究竟在四川的哪个地区、哪个县、镇、乡,他们天下无双的毒究竟是可卡因、大麻抑或灭鼠强。好象也没有人争论唐门是否“真的”存在。在此意义上看来,唐门其实早已消失无踪了。
  
  但这仅就某方面来说。唐门“真的”存在吗?他们当然存在:就象哲学家马克斯·布莱克(Max Black)说过的,关于任何事物是否真实存在的问题,唯一正确的答案就是“是的”。于是接下来的问题变成:“真实”的意涵是什么?唐门的故事是概念转变的历史,它在男人和女人的心中,从真实的巴山蜀水迁移到虚拟的臆想江湖。当这个旅程终了以后,我们再也不可能冀望能够在四川的某个地方发现唐门的踪迹:人们只能在小说、影视剧和幻想的领域中去找寻它。唐门仍然是“真实”的,只不过是地有限的领域之中,在某些目的之下。剧作家们仍然可以轻车熟路地把唐门放进他们曲折离奇的故事里:正在热播的《少年黄飞鸿》,某集说到两广总督遇刺后,黄麒英为洗脱儿子的嫌疑,绞尽脑汁、明察暗访之后终于在偶然听到一个“毒”字后恍然大悟,“我何不从唐门入手”也就脱口而出,来得如此自然而合乎情理。“毒”与“唐门”的联系好象在历史上就不曾割裂过。一下子,唐门从没有朝代没有师承的古龙江湖里走进了近代中国的广东,大大缩短了和我们和今天的距离。
  
  同时,我们也理应知道,有些东西独立于我们而存在;有些东西却只因我们认为它们存在它们才能够继续存在。一个被踢得伤痕累累的足球,尽管它已失去了它的原始功用并被球童掷入垃圾箱内,但不管有没有人看到它它还是存在着。而足球场上的规则,只有在我们引用它或是为它争论时,才“真的”存在。我所生活和工作的海南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是个心灵的岛屿,如果没有人类的心境,就不会有美丽的海南。亚龙湾的沙滩、五指山山顶的怪松、以及南海海底五光十色的珊瑚,的确仍然存在。然而,海南不只是这些东西而已。但是这些在社会和政治的概念范围内被理解的东西,并不存在于人类所创造的信仰体系之外。如果真的有可以让人丧失所有记忆的“忘情水”,那么当我们所有人同时服下之后,海南将会在瞬间消失,好象经历过一场没有火的火灾。我们几乎可以说,只因我们认为海南存在,它才存在。
  
  由社会建构出的实体最令人感到好奇的概念是,只有在我们忽略或忘记它们是人造物时,它们才能完成设想中的社会任务。最典型的例子是,“金钱具有价值”的社会必要性假设。就心理学层面来说,只有在我们认为金钱具有价值的时候,才能够发挥交易媒介的功能。我们不只是“相信”金钱有价值,我们还“知道”它有价值。但是如果不是我们潜意识地相信“知识和信念不仅仅是相符,事实上也完全等同”,还会有什么知识存在呢?我们相信我们知道金钱具有价值,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相信这个事实。在这些例子里,社会信念的心理学,要求我们维持一种复杂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既知道也不知道“这些人造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们相信它们真的存在”。
  
  或者想想看影视剧时的虚拟概念。如果我们一直告诉自己,“那不是真的黄飞鸿”,“那些功夫不是真的,那些演员都吊着纲丝”,“从来没有什么唐门,那些所谓天下无双的毒物都是编剧们的杜撰”,那么我们再也无法好好地欣赏。但是即便我们在欣赏影视剧时相信影视剧中情节的真实性,我们在潜意识里还是知道这些信念是错误的。我们却必须“相信”黄飞鸿的功夫是真实的,“相信”唐门是真实的存在。
  
  唐门和货币的例子,说明我们对于我们信念虚构的和因时空而异的性质的知识,其实很接近意识思考的表面。但是,现代生活中其他许多心理产物,在认知上要复杂得多。在什么情况下,我们才会认识到“司法”或“法律”这种概念,也是实用主义的虚拟的产物?有件事是确定的:基于我们日常生活经验中的社会构成性本质,现代生活的结构使得许多我们认为“真实”的事物,都变成为催眠大众的东西,然后要求我们将自己维持在平衡又复杂的心理状态,也就是既明白又无知,既怀疑又相信(knowing ignorance and skeptical credulity)的状态。
  
  由此来谈谈所谓“法律”的问题吧。法律到底是以什么方式存在?就历史事实来看,英国习惯法的律师与法官们就曾经认为,他们的法律比较象是一匹马,而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传说中的独角兽;也就是说,他们相信“法律”是个客观的、在形体上屹立不倒的实体。他们似乎也相信法律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因此不是依赖于人类的信念与欲望的产物。在我们这样世俗化的、侵略性的大众文化里,这种特殊的形上学观点——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曾称之为“法律的遍在世界”(the brooding ommipresence of law)——显然无法成为人们自觉的信念。在我们的法律文化中,人们再也无法公然主张法律并非人类意志的产物;我们会认为说这话的人如果不是有神经病,也一定是“有冒搞错?”了。
  
  然而事实并非如理性主义者、技术官僚和功利主义者宣称的那样,“法律遍在世界”的潜在信念并未死去。事实上,基于我们对法律的需求,某种程度下的相信法律“真实”存在,就象相信唐门真的在巴山蜀水中一样,仍然是法律思想的必要元素。
                    
                     
游客『三石头』于2002-12-15 0:58:00发表评论:
评分:0分
    感谢王琳
好文共赏是一种快乐。

游客『王琳』于2002-12-14 8:46:28发表评论:
评分:0分
    本文授权“三石头客栈”收录
其他非营利性网络媒体转载需注明“转自‘天涯法网’”,平面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转发到微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三石头客栈 ( 闽ICP备17012760号-1  

GMT+8, 2025-5-9 22:31 , Processed in 2.76072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